隔壁家小饒童年時期特別貪玩,她經常把家里的拖把、電燈都是她的玩具。她的父母沒有阻止她玩,讓她從小對發明創作很感興趣,現在她的多項發明已申請了國家專利。愛玩,成就了她獲得的榮譽。
琦琦是四年級學生,學習成績優秀,各方面能力都很強,是別人嘴里的學霸。一次開家長會,我問琦琦媽媽你家孩子怎么教的那么優秀,琦琦媽媽說,琦琦的學霸都是玩出來的。孩子爸爸育兒方法就是引導孩子愛玩的天性,在玩中開發孩子的智慧。他們家每到周末或節假日,親子游戲就是一家人瘋玩的項目。
玩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要把簡單的玩變成玩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通常,會玩的孩子都比較聰明,也更具有創造力,更愿意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強。而且,會玩的孩子一般都比較樂觀開朗、有幽默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
讓孩子學會玩,真的那么重要嗎?
非常重要!因為兒童的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大部分是從玩耍中產生的!而沒有玩耍能力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會缺少很多樂趣,會容易變成死板木楞的成人。
有一組數據顯示,2017年42名狀元中,有24人愛好運動;2016年63名狀元中,有34位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提出過理論,認為運動會刺激身體分泌多種積極物質,提升智力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自控力、耐力、競爭力、合作力也隨之提高。
玩與學習,其實是一個相輔相成,不可或缺的存在。
會玩,其實就是要在玩的時候玩出水平、玩出質量。對孩子的成長有益的玩,一定不是不加限制、漫無目的的,這種有水平、有質量的玩既能使孩子從中感受到輕松、快樂,又能讓孩子不斷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協調能力與合作能力等。如果家長能用心培養孩子會玩的能力,讓孩子一直保持自己的興趣和創造力,在玩的過程去自主學習,也許孩子會制造別樣的精彩。
當然,要把握好玩和學的度,真正做到勞逸結合。家長們可以帶孩子去爬山、跳皮筋、打籃球、踢足球、打羽毛球、游泳等,都能讓孩子運動起來,而運動不但強健孩子的體魄,鍛煉孩子的意志力,還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讓孩子心情愉悅起來。因此,玩和學習是相互促進和相互依存的,而不是簡單的對立關系。
無論孩子在什么年紀,都要讓他知道,除了學習和工作,還有詩和遠方,這樣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時,孩子才更有面對艱難困苦的勇氣,也更有抗挫力。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