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你想成為皇帝,那么生個孩子就可以”。
在家庭里,父母是天生的掌權者,無需做什么,他就有忠實的信徒——孩子。
我的父親是天生的PUA大師,甚至在他不知道這個詞之前就已經成為各中翹首。我剛剛畢業的時候還沒工作,只能在家一邊學習一邊找工作,這樣過了大半年,終于收到一份offer,我反反復復看了好多遍工作合同,心里任然覺得沒底,最終還是鼓足勇氣給我爸爸發了一條信息,拜托他幫我看看。幾分鐘后,他的一條語音發過來,第一句話就是,不行,騙人的。你是不是傻,肯定是騙人的。當天晚上,他從合同不靠譜到我的專業沒用再到我不聽他的找個當地的工作,一路發展到我這個人不行,不能離開他走太遠,會被社會吞噬的骨頭都不剩。
他總是讓我認為自己是個沒用的傻子,卻又從來不會告訴我為什么會做錯,應該怎么做。只會在我小心翼翼摸索的時候,當頭一棒,罵我是個傻子什么都不懂,及看不出陷阱也不會處理事故??墒牵瑥奈唇佑|過的東西怎么能怪我對它一無所知?
父母最常用“PUA”的招式:打擊、賣慘、為你好
“你懂什么,都是騙人的”
“你怎么這么笨,你看人誰誰家的孩子”
“”你不懂,你就是讀書讀傻了的傻白甜
父母是孩子天然最信任的人,在還沒形成正確得認知前,父母的話對孩子來說是從不會被置疑的,久而久之,父母的評價就會被孩子內化成對自己的自我認知,常年被父母打擊則會形成不自信、怯懦,甚至是自卑的性格底色。
“我現在拼命賺錢都是為了你”
“‘等你結婚生子,我的任務才算完成”
“要不是為了你,我早就xxxx”
有些父母明明賺錢也是為了養活自己,卻總是暗戳戳把責任轉移,暗示他們的孩子,“如果沒有你,我會過得更好,我現在過的不好,是因為你”,從而給孩子上了一道道德的枷鎖,讓孩子內疚,產生愧疚,就會對父母讓步對他們產生認同,從而被控制。
“你必須得XXX,我都是為了你好”
“不聽我的,你遲早會后悔”
“你懂什么,還管不了你了”
“為你好”式的控制,源于父母長時間的權威性,孩子尚未真正做到心理上的獨立,對父母的話仍有依賴性。
父母不需要考核就能成為父母,不幸的童年卻要很久才能治愈。
我們無法選擇什么樣父母和家庭,卻可以選擇成為什么樣的自己。當你想走出父母的控制,這有幾點心理學角度的建議可以參考。
首先,明確責任。當你意識到父母得某些行為語言不對得時候,你應該恭喜自己,了解了父母的不成熟,不必怨恨和對立,你該明白,你沒有錯,不必把無意識的錯誤攬到自己身上,你可以從陰影中走出來。
其次,放下幻想。一方面,有些人會幻想著如果自己再努力一點點,按照父母的希望生活就會萬事大吉。另一方面,也有人期待父母會做出改變,成為他們理想中的父母。只是無論是寄希望改變自己滿足別人還是改變別人滿足自己都不是長久之道。真正能解決提的態度應當是放下父母會改變的執著,也不要逼自己滿足父母,而是將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成年的、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人與父母相處。
最后,與父母建立新的相處模式。當你想走出父母的控制,就必須知道自己是個成年人,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孩童時代與父母的相處模式早已不適合,也要讓他們明確,你是一個成年人,能夠也需要為自己負責的成年人。或許你可以跟他們開誠布公的聊聊,哪些期待你可以滿足,哪些期待你不會滿足。
或許之前的那些年都已經被父母家庭決定,但你還有未來很多年,人在所有的情境都有選擇的可能,你永遠能夠成為你自己。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