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住的孩子與沒忍住的孩子,不論是在學習成績上,還是與同齡人的相處上,甚至自我成長方面都體現出了很大的差異。這是因為自制力是一切好習慣好品格形成的基礎。一位日本的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學習成績好,并不是因為智商,而是因為他坐得住?!焙玫男袨橹挥幸詮姶蟮淖灾屏猿窒聛?,才會成為良好的習慣,而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變得優秀、走向成功的前提。3歲是培養孩子自制力、忍耐力的最好時期。3歲時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內心涌動著各種需求,如果不加以管教和引導,孩子就可能養成隨性的性格。小的時候對行為準則沒有一個良好的認識,長大后就會把違規當成家常便飯。孩子自制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處于嬰兒階段時,只有很小的忍耐力。一個嬰兒的全部需要,必須借由他人得以滿足,他的求數信號,哭了就代表他經忍耐到了極限。但是即使是新生兒也應該讓他學著等待一會兒,哪怕只有短短的1分鐘。對于一個嬰兒來說,忍耐意味只能等待兩三分鐘。等到2-3歲時,孩子已經會用語言向人傾訴他的要求,但是他還是不大懂的通過各種能力來調整自己,他急切地表達自己的欲望,迫切希望得到他需要的東西,從而顯得毫不講理。3歲的孩子缺乏忍耐力是因為他習慣于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位。父母應該引導孩子懂得這樣一件事:還有比自己的要求更重要的事情。這是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欲望的前提。
自制力的獲得,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延遲滿足也不能只靠父母的只言片語就能湊效,提高孩子的自制力,父母必須做好長期準備。以自我為中心是兒童早期自我意識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3歲時,孩子已經會主動提出除了生理需要以外的要求,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在此階段,兒童以自我為中心觀察世界,認為周圍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關,自己的需求是放在第一位的。他們往往從“自我”出發來進行行為選擇和活動設計,而不考慮他人。以自我為中心是孩子認知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情緒控制能力還沒完善發展的結果。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在知識程度和發展速度上存在著個體差異,自我傾向也存在著差異。如果自我傾向過于嚴重或到了4-5歲,甚至6~7歲,還停滯在自我中心階段,孩子的自制力就成了問題。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