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為父母陳述一些管教原則,父母如果能夠遵循這些原則,那么把孩子培養成自我指引型的人并非難事:所有的管教必須以尊重孩子為前提,停重在親子溝通乃至整個家庭教育中至關重要。
培養自我指引型孩子建立孩子的自尊、自信、自律都需要尊重這條原則。只有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個體,他才能夠建立起自尊;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能夠從獨立選擇中感受到快樂,變得自信起來,孩子才能更好地自律。孩子認同規矩才有效,在教養中,最難的一項工作就是規則的制定和執行。大人總認為孩子年齡小是導致規矩難以執行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一些不合理規則的制定妨礙了規矩的執行。只有孩子能夠認同的規矩才有效。孩子賴床,你晚上單方面宣布明天孩子必須提早一個小時起床,孩子抗議,抗議無效。等到第二天,除非你把孩子拽出被窩,否則他自己肯定是不想起來的。他不認同的規則,他會以不理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抗議和憤怒。孩子賴床,如果像下面這樣定規則效果會是如何呢?
早上你為什么會賴床呢,難道這位大哥要成為小懶蟲?”“不,我不想成為。我只是很困。”“那我們今天晚上提早半個小時睡覺,如果明天早上你還是國,無法起床,那么媽媽會適當再給你延長一點起床時間。你是要提早半個小時睡覺還是明早按時起床呢?”“按時起床吧。我還想要看一會兒電視。”“大哥說話算數。如果不算數,那么媽媽可能要把電視機搬到我的房間去了。你要和海綿寶寶goodbye了。”如果每個媽媽都像這樣,在制定規則的時候,既理智地與孩子尋找原因,又尊重孩子,為他提供各種選擇,然后以幽默的方式加人自己的威嚴,孩子高興地認同了自己定下的規則,執行起來就容易多了。以積極取代消極,積極的管教就是要避免把過去的錯誤擺在他們面前,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錯誤上,在解決方法上,積極的指引就是盡可能指出孩子在過去好的表現,不要給積極的評價后面添加“但是”。鼓勵孩子通過內心對話,去思考如何幫助自已把“不情愿做的事”變為“有意做的事”。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