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m42yi"><acronym id="m42yi"></acronym></strike>
  • <li id="m42yi"></li>
    <rt id="m42yi"><delect id="m42yi"></delect></rt>
  • 
    
    <rt id="m42yi"><delect id="m42yi"></delect></rt>
  • <bdo id="m42yi"><em id="m42yi"></em></bdo>
    <li id="m42yi"><dl id="m42yi"></dl></li>

    改變了對事情的認知,就改變了情緒和行為

    心理學人認為,所謂的堅強,就是面對不如意、失敗、挫折、壓力時,雖痛苦、焦慮、煩躁,但是也能忍耐。這種堅強固然可貴,但是既煎熬又難以堅持。而我有一個方法,可以在面對挫折時內心坦然淡定,就像“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那么自然就容易堅持了,這才是真正的堅強。

    真有這樣神奇的方法嗎?

    回顧一下認知療法的原理: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對事情的認知直接導致了情緒和行為。所以,改變了對事情的認知,就改變了情緒和行為。面對挫折和失敗,如果我們覺得這個事情很糟糕、了不得,嚴重到讓人無法接受,那么沮喪、痛苦、焦慮等負面情緒自然接踵而來,就難以承受,甚至會被擊垮。如果能改變自己的認知一發現這件壞事也有好的方面,或經過努力可能會變成好事;或者事情不像想象中那樣糟糕,可能很正常,沒什么;或者雖然有些糟糕但應該接受現實,努力之后可以順其自然,那么,心態自然會淡定平和些。

    我有一個核心思維:努力去做,對結果順其自然。這和“盡人事,聽天命”的意思是相似的。遇到“壞事”,我們應該去努力,爭取把壞事變成好事。但是自然還會有不好的方面,而且可能結果還有些糟糕,不是“沒什么”的。那么在努力之后可以順其自然。這樣不去糾結、懊悔、自責,心靜下來,面向未來,繼續努力。很多人過于執著:一定要贏,一定要考好,一定不能做不好....··但是人不是想怎么樣就能怎么樣的,誰能保證“一定”呢?做不到的時候就會沮喪懊惱顯得脆弱。所以,在努力之后順其自然,就容易坦然面對,畢竟,盡力了就好。

    為什么可以順其自然?因為有時不同結果的差別不像看起來那么大。比如考上好大學和一般的大學,自然是有差別的,但是其實差別沒那么大,讀好大學的前途不像想象中那么光明,而只要孩子努力,即使進入一般的大學、大專一樣都有機會。很多父母經常向孩子灌輸,考上好大學將來就會成功,生活得好;考不上一生就是失敗的、沒有希望的,這樣自然就難以順其自然了。其實很多事情,都是人為地夸大了不同結果之間的差別。又如,是否按時人睡,自理能力是否強,能否分床睡,是否有禮貌,上課是否積極回答問題···.··做得到好像就好,做不到好像就糟糕,這樣自然難以順其自然。事情的真相并非如此每個孩子都不同,不必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適合孩子的就好,很多東西可以慢慢培養,暫時做不到也沒有太大的關系。這些方面本書后續會具體、詳細地討論。我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向孩子慢慢滲透順其自然的思想。原計劃去玩,但下雨去不了。我會和女兒說,不去就不去唄一--順其自然單詞聽寫,她開始錯得比較多,我告訴她:錯就錯了,我們想辦法改進就是了一-順其自然。

    東西,我們好好愛護,如果損壞了,孩子會說,壞就壞了吧,也沒辦法一順其自然。

    老師批評她,她會說:批評就批評吧,我改正就是了。我們要好好與朋友相處,但有時小朋友間鬧點矛盾,會“威脅”女兒不跟她玩了,女兒會說:不跟我玩就算了一一順其自然。

    太過執著,這是“剛”,時常帶來的是焦慮和沮喪;而努力之后順其自然就是“柔”,會幫助我們安然面對挫折和失敗。這就是《道德經》中所說的“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吧。

    相關推薦

    ? 溫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詢網創作,未經著作權人允許,禁止轉載。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

    500字以內
    發送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赤壁市| 右玉县| 连江县| 名山县| 定兴县| 西昌市| 太白县| 集贤县| 新邵县| 中山市| 吴旗县| 兴文县| 大田县| 旌德县| 正镶白旗| 赤城县| 张掖市| 清水河县| 永宁县| 瓦房店市| 唐海县| 阿巴嘎旗| 炉霍县| 陕西省| 宣城市| 东海县| 邓州市| 治县。| 蛟河市| 汕头市| 江西省| 常熟市| 南江县| 鲁甸县| 邢台市| 和顺县| 哈密市| 灵丘县| 建昌县| 通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