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五六歲的孩子較少會去打小朋友,但兩三歲的孩子就會相對多一些。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往往是因為兩三歲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和小朋友交往,在生氣時不知道如何表達情緒,或者和小朋友有矛盾時不知如何解決。所以,打人成了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另外,如果家長經常打孩子,那么孩子會模仿;其他小朋友比較暴力,孩子可能本能地反抗或模仿,從而養成習慣.....
如果不去先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一味地懲罰、訓斥,是難以解決問題的。先理解、接納,尊重孩子的感受,慢慢和孩子溝通,再教給孩子合理的交往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斷鼓勵,這個問題慢慢就能解決了。
我家的孩子一歲半時就開始打人,無緣無故地去拍、打別人一下,速度也快,大人在旁邊還沒反應過來,別的小孩就莫名被打了。開始我會當著別人的面批評教育他,也嚴厲地訓斥他或罰站。他也很華,不肯道歉,后來還很傷心地說媽媽不愛我了,雖然最后能道歉,但下次還是動手。別的家長都怕他,躲著他。明明很乖、很懂事的寶寶怎么會這樣呢?后來看到維尼老師說要尊重孩子,不要懲罰孩子,我覺得有道理,之后他再動手時,我會先代他道歉,然后和他好好說:打小朋友,小朋友在哭,好可憐。不懲罰,先接納再勸說,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能聽進去勸說了,現在寶寶再也不是小霸王了!
我兒子一歲半的時候,因為小表哥總搶他的玩具,兒子養成了動手的習慣到任何場合都動手打人,不讓小孩靠近。我當時傷透了腦筋,別人說我們的時候真是羞愧難當。
后來學習維尼老師的理念,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溫和引導他和小朋友相處,替他向小朋友道歉,告訴他打人會痛,是不對的。如果他是出于正當防衛,就告訴他可以和小朋友說:這是我的!你別動!再等適當的時候引導他學會分享。發現他的行為有所改善時,及時表揚,強化他好的行為。
如今兒子兩歲半,和小朋友相處基本不會有大的矛盾,有時候還會謙讓真的讓人特別欣慰!所以,在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時候,發生沖突,大人要能夠有智慧的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懲罰,這樣孩子也會慢慢變好的。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