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曾奇峰老師說:“夫妻關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以前在大學的時候,去一個輔導班做兼職,有個三年級的小男孩每次看到爸爸來接他回家的時候總是害怕,第二天我就問他:“小朋友你是很怕你爸爸嗎。”男孩回答:”我害怕...老師,我長大可以不結婚。”我問:”為什么呀?”他說:”因為,我每天起床,客廳里面都有玻璃渣!我爸媽幾乎每天都吵架,一吵架就砸東西!”
事實上,我們的生活里有太多的孩子,因為父母不相愛,變得焦躁,變得頹廢。其實每個孩子都很聰明,不要小覷你家的小朋友,家里發生了什么,他們都明白。生活在幸福的原生家庭的孩子,未來也會更加幸福的,受家庭的感染,孩子在接人待物及未來處理自己的生活時更陽光正能量的。
家庭中,夫妻關系往往決定家庭關系是否和諧,同時也是給孩子最好的教養。
有人說養娃就像是種花種草一樣,其實這樣的比喻也未嘗不可,而父母之間的角色,也就像是園丁和花園一樣最佳搭檔,孩子自強自立的健康成長更需要父母相愛的滋養。愛,是世間萬物美好的起始,教育孩子也不例外,相親相愛的父母、和整日你爭我吵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成果方面是有著明顯的不同。
提摩太·凱勒的《婚姻的意義》提到“在過去二十年里,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已婚者的生活滿意度明顯高于單身、離異和未婚同居者。這些證據也表明,那些在健全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的生活積極性高出二到三倍。”
相親相愛家庭成長的孩子未來更自信、更有活力之色,整日你爭我吵的父母干擾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還有未來揮之不去的社交恐懼,據有關數據統計,凡是在爭吵家庭下成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有大部分會恐婚,還有一部分會受童年影響而家事不幸,因為父母爭吵的童年陰霾讓子女心思變得敏感,稍有不順心就會大吵小吵,這樣的家庭環境又怎會生活的幸福呢?
有些家長以為,自己是自己,孩子是孩子,自己的感情并不會影響到孩子的感情觀。其實這是個誤區。從周圍很多朋友的婚姻情況來看,孩子的婚姻狀況通常都是父母婚姻狀況的翻版。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彼此相愛,孩子才能堅信真愛可以戰勝時間的細碎磨損、情緒的千變萬化。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有多愛,家庭就有多溫暖,孩子就有多幸福!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