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說:“金字塔是用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的。”優良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同樣,不良性格的克服也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是一種相當穩定的個性特征,這種穩定性特點決定了性格的形成和轉化只能是一個緩慢的漸進過程。一個一向心急火燎、辦事急躁的人,要他一下子變得穩重鎮定、泰然自如,那是很困難的。因此,無論是克服不良性格也好,還是塑造優良性格也好,都必須堅持循序漸進、從大處著眼小處做起的原則。
最近,在找工作、投簡歷的時候,流行起了做“MBTI人格測試”。這個測試將人的類型分為外向、內向、實感、直覺、思考、情感、判斷、知覺等8個類型,不同的思考風格和行為風格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人的性格畫像,也就是我們常看到的“INFJ、INTJ”等說法。
心理學將性格定義為:一個人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這種態度相應的,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
那么,什么樣的性格,更容易讓一個人過得開心、滿足?什么樣的性格總會陷入同一種痛苦的境地?
1958年,在美國加州的女子私立大學米爾斯學院,有142個女學生參與了一項關于“女性創造潛力”的研究,研究者從她們22歲起開始追蹤,在27歲、42歲、52歲、61歲、72歲時,分別進行回訪,了解她們的人生、價值觀、幸福感等等。在她們42歲的時候,人生道路已經呈現出很明顯的分野,有人回歸家庭,有人事業有成。
堅持職業道路、始終在職場攀登的女性,和放棄工作的女性相比,在18歲時表現出了四大特質:更自信,更自我接納;社交能力更強;支配力、同理心和獨立性都強;更傾向于因獨立和智力獲得成就。
那么我們應如何來優化自己的性格呢?
首先,要樂于交際,和諧相處。興趣廣、愛交際的人會學到許多知識,訓練出多種才能,這對好性格的形成至關重要。
其次,改正認知偏差、由于受不了環境影響,人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如果認為這個世界上壞人多好人少,同人打交道總是疑心重,處處設防,以小人之心君子之腹的。
再者努力探索不斷完善。人是一個自我調節的系統,一切客觀的環境因素都要通過主觀的自我調節起作用,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速度和方式塑造著自我,包括塑造自己的性格,隨著探索的相對成熟,其性格的發展也從被動的外部控制逐漸向自我控制轉化。
最后,適時調節。一個人偶爾心情不好,不至于影響性格,若長期心情不好,其性格就會出現偏差。
性格優化是一件老老實實的事,沒有什么捷徑和竅門。只有針對自己性格上的缺點,制定一個在實踐中克服這些缺點的長期計劃,并按這個計劃持久地實踐下去,才能逐步取得效果。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