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知識要求
職業道德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心理咨詢師需具備相關法律意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明確職業守則,這是開展工作的基礎
心理學基礎知識:涵蓋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健康心理學與變態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和咨詢心理學等多個領域。例如,在基礎心理學中,要掌握心理過程及人格各概念的內涵及外延,了解心理活動的生理基礎、感覺和知覺、記憶、思維、言語及想象、意識和注意、動機與需要、情緒情感和意志等方面的知識
心理診斷知識:能進行臨床資料收集與分析,對一般和嚴重心理問題做出診斷,并能寫出評估報告
心理咨詢知識:包括初診接待、建立咨詢關系、制定個體心理咨詢方案、個體心理咨詢實施等內容,使心理咨詢師能夠恰當地選擇心理干預措施,有效地實施心理咨詢
心理測驗知識:掌握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心理與行為評估、應激及相關評估等方法,正確使用心理測量工具對精神病與非精神病進行鑒別
專業能力要求
初診接待與咨詢關系建立:按心理咨詢原則對求助者進行初診接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這是開展后續工作的前提
臨床資料收集與整理:能夠收集相關臨床資料并加以整理,為心理診斷和咨詢方案制定提供依據
心理問題診斷與評估:對一般和嚴重心理問題做出準確診斷,并能寫出詳細的評估報告,這是心理咨詢師專業能力的重要體現
教學要求
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加強心理咨詢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員的綜合能力

心理咨詢師三級大綱是什么
以下是心理咨詢師三級大綱的相關內容
理論知識部分
職業道德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包括心理咨詢師職業道德的基本知識和與心理咨詢有關的法律知識,使培訓對象具備相關法律意識和良好的職業道德
心理學基礎知識:涵蓋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與健康心理學、心理測量學等知識,讓培訓對象掌握心理學一般基礎知識
心理診斷知識:能夠對一般和嚴重心理問題做出診斷,并能寫出評估報告
心理咨詢知識:包括初診接待、初步診斷、建立咨詢關系、制定個體心理咨詢方案、個體心理咨詢實施等,使培訓對象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心理測驗知識:掌握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心理與行為評估、應激及相關評估等心理測驗工具的使用方法
專業能力部分
初診接待與咨詢關系建立:能夠按心理咨詢原則對求助者進行初診接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臨床資料收集與整理:能收集相關臨床資料并加以整理,為心理診斷和咨詢提供依據
心理問題診斷與鑒別:正確使用心理測量工具對精神病與非精神病進行鑒別,對一般和嚴重心理問題做出診斷
心理咨詢實施:能恰當地選擇心理干預措施,有效地實施心理咨詢,并能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
培訓目標
總體目標:培養具備相關法律意識和良好職業道德,有一定職業能力,并恪守職業守則,掌握心理學一般基礎知識及專業能力相關知識,能進行臨床資料收集與分析、心理測量、心理診斷,能區分精神病與非精神病、恰當地選擇心理干預措施,有效地實施心理咨詢,并能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的人員
理論知識培訓目標:依據《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對心理咨詢師三級的理論知識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上述理論知識
專業能力培訓目標:依據《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對心理咨詢師三級的專業能力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具備上述專業能力

心理咨詢師三級大綱內容
理論知識部分
基礎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涵蓋社會心理學概述、社會化與自我、社會知覺與歸因、社會動機與社交情緒、態度、溝通與人際關系、社會影響、愛情婚姻與家庭等,需掌握社會心理學各流派理論及基本概念,以及人際關系概念及相關理論。
發展心理學:主要學習個體從出生到老年不同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包括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發展任務、特點及影響因素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年齡段求助者的心理問題
變態與健康心理學:了解心理異常的分類、診斷標準及常見心理障礙的表現和成因,掌握區分正常與異常心理的方法,以及如何對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癥性心理問題進行診斷
心理測驗學:學習心理測驗的原理、種類和使用方法,包括智力測驗、人格測驗、心理與行為評估、應激及相關評估等,能夠正確選擇和使用心理測驗工具,對測驗結果進行科學解釋
咨詢心理學:掌握心理咨詢的定義、特點、發展歷程與學派,以及心理咨詢中的關鍵概念與理論框架,了解不同咨詢方法和技術的適用范圍和操作流程
專業能力部分
初診接待與資料收集整理:能夠按照心理咨詢的原則和流程,對求助者進行初診接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集求助者的臨床資料,如個人基本信息、成長經歷、家庭背景、工作學習情況、心理問題的起因和發展過程等,并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
心理診斷:依據收集到的資料和心理測驗結果,對求助者的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做出準確診斷,能夠區分精神病與非精神病,并寫出詳細的評估報告
心理咨詢方案制定與實施:根據診斷結果,制定個體化的心理咨詢方案,包括咨詢目標、咨詢方法、咨詢步驟和時間安排等,并能夠按照方案實施心理咨詢,運用各種咨詢技術和方法,如認知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等,幫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
咨詢效果評估:在咨詢過程中和咨詢結束后,能夠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了解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改善情況,及時調整咨詢方案和方法,以提高咨詢效果

心理咨詢師三級大綱要求
理論知識要求
職業道德及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掌握職業道德基本知識、職業守則,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
心理學基礎知識:包括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心理測量學、咨詢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
基礎心理學:了解心理學的基本概念,心理的生理基礎,認知、情緒情感、意志等心理過程,以及能力、人格等心理特征
社會心理學:掌握社會化與自我、社會認知與歸因、社會動機、態度、人際關系、社會影響、助人利他與侵犯、人際吸引等社會心理現象
發展心理學:理解心理發展的生物學基礎,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活動與行為特點
變態心理學與健康心理學:了解心理異常的表現、分類及成因,心理健康的標準和維護方法
心理測量學:掌握心理測驗的編制、實施、計分及結果解釋,熟悉各類心理測驗的功能、針對性、操作步驟和計分方法,如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等
咨詢心理學:理解心理咨詢的目標、階段、阻力等,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
心理診斷知識:包括初診接待與資料的搜集、整理,初步診斷等內容
初診接待與資料的搜集、整理:了解心理咨詢師的儀態和禮貌語言,心理咨詢工作的性質和方式,求助者的權利與義務,保密原則,談話法,攝人性談話的技巧,主要心理測驗的性質和使用范圍,心理測驗的針對性原則,人口學、個人成長史、目前身心狀態資料的知識,資料的整理格式
初步診斷:掌握心理健康與心理障礙知識,心理與行為的年齡特征,精神病與非精神病的判斷原則,分析和解釋心理測驗結果的知識,心理健康水平的判斷指標,壓力與心理問題嚴重程度的區分
心理咨詢知識:涵蓋建立咨詢關系、制訂個體心理咨詢方案、個體心理咨詢方案的實施等方面
建立咨詢關系:了解如何與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
制訂個體心理咨詢方案:掌握確定咨詢目標的方法,咨詢方案的格式、內容,各咨詢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估計咨詢失誤的知識,心理問題輕重程度的知識,效果評估的基本知識
個體心理咨詢方案的實施:熟悉參與性技術、影響性技術,阻抗的表現形式和產生原因,移情的表現形式和處理方法,行為療法基本原理和陽性強化法,合理情緒療法的理論和方法,咨詢效果的評估標準,咨詢案例報告的格式、內容
專業能力要求
心理診斷:能夠按心理咨詢原則對求助者進行初診接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集相關臨床資料并加以整理;正確使用心理測量工具對精神病與非精神病進行鑒別,對一般和嚴重心理問題做出診斷,并能寫出評估報告
心理咨詢:掌握心理咨詢的基本技術,如參與性技術、影響性技術等,能夠運用行為療法、合理情緒療法等咨詢方法,對求助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咨詢,并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
心理測驗:熟練掌握各類心理測驗的功能、針對性、操作步驟、計分方法以及報告的內容及格式,能夠根據求助者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心理測驗,并對測驗結果進行準確的解釋和分析
培訓目標
總體目標:培養具備相關法律意識和良好職業道德,有一定職業能力,并恪守職業守則,掌握心理學一般基礎知識及專業能力相關知識,能進行臨床資料收集與分析、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測量、心理診斷,能區分精神病與非精神病、恰當地選擇心理干預措施,有效地實施心理咨詢,并能對咨詢效果進行評估的人員
理論知識培訓目標:依據《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對心理咨詢師三級的理論知識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掌握上述各項理論知識
專業能力培訓目標:依據《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標準》中對心理咨詢師三級的專業能力要求,通過培訓,使培訓對象具備上述各項專業能力
申報條件
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可申報三級心理咨詢師:
取得助理心理咨詢師水平證書滿2年,近2年累計參加不少于80學時心理咨詢繼續教育課程學習(其中專業倫理課程不少于12學時),完成三級心理咨詢師全部課程學習
取得國家教育行政部門認可的國內外高等學校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工作和精神醫學等專業學士以上學位,完成三級心理咨詢師全部課程學習,其中學歷教育階段已修合格的相關課程可以申請免修
參加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織的統考,2018年前取得心理咨詢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證書,完成三級心理咨詢師全部課程學習,其中人社部統考三級心理咨詢師培訓過的相關課程可以申請免修
具有人社部和民政部聯合頒發的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完成三級心理咨詢師全部課程學習
參加經認證的國內高校、心理學機構舉辦的,有系統教學大綱、評價規范,有完整培訓過程和考試記錄的心理咨詢培訓項目的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