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人能了解自己的目標。而且從專業角度來說,深入理解人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想做好這件事并不容易,因為人的行為包含很多層意義。不過有一個法子比較有效,那就是將這個人的行為活動匯集起來,然后用圖表展現出來。例如,先確定他某一段時間的態度,然后找到符合這種態度的內種行為,將這兩種行為用兩個點來表示,井連接起來形成曲線,用這個來表示時間上的不同。通過這種方法,我可以從整體上了解一個人,進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下面我們借助一個案例來了解一下,一個人成年后的生活方式與他童年時代的生活方式是如何一脈相承的。有一個30歲的男人,性格非常有攻擊性。不過其性格上的缺略并沒有影響他在事業上的成功,還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他極度抑郁,前來治療,一來就抱怨,說自己無心工作,對生活提不起任何興趣。他還說,他正在籌備婚禮,自己卻對未來無滿困惑。此外,他具有強烈的嫉妒心,這使他和未婚妻的這段感情岌發可危,也讓他飽受折磨。事實上他的嫉妒毫無道理,因為他的未婚妻在別人眼里可以說是完美無缺。這一切都表明,他才是問題的根源。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他自認為很有魅力,如果自己被別人所吸引,就立馬用攻擊性的態度摧毀雙方此前都想要建立起來的友好關系。
現在我們根據之前談到的方法,為這個人的行為制作一張圖表。先從這個人的生活中挑選出一件事,并盡量將這件事和他當前的生活態度聯系起來。
根據經驗,這件事應該是這個人的童年記憶。不過我們也要承認,童年記憶未必就完全客觀正確或者可能沒有一點價值。這個男子小時候的記憶是這樣的:他和他媽媽、弟弟一起來到一個市場。市場里擁擠不堪、混亂不已,他媽媽不得不把他抱起來。可是沒過多久,他媽媽發現抱錯了,就將他放下,抱起了弟弟。他在擁擠的人群中被擠得站不住腳,心里充滿了沮喪,不知如何是好。當時他只有4歲,從他對
那段記憶的描述中,我們可以推斷出,他不能忍受別人受寵,也不能肯定自己是否受寵。從這段摘述中,我們得出了相同的性格特征,他之所以喜歡抱怨和這段記憶有一定關系,這也證實了我們之前的猜測。
當我們把他當前的現狀和他童年記憶之間的關系告訴他時,他感到非常吃驚,并立刻領悟到自己的問題究竟是什么。一個人的任何行為都是為了達到一個目標,這個目標的決定因素在于童年時期對這個人留下的影響和印象。這些影響和因素,在成長的過程中,會迅速推動年幼的他樹立他自己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方式。很可能,在他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就逐漸確立了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
相關推薦
? 溫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詢網創作,未經著作權人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
蘭曉雅
心理咨詢 | 創作者 IP屬地:上海
文章489
粉絲321
關注4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