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同學問我,"老師,我想從事心理咨詢工作,但怕心理學專業太卷,還有哪些專業可以選?"今天就給大家分享5個容易被忽略的"平替專業",就業方向相同,但競爭壓力更小!
第一個是社會工作專業。這個專業學的內容和心理咨詢高度重合,都要學個案輔導、團體活動設計。最關鍵的是現在很多社區服務中心、公益組織都招社工,入職后還能考心理咨詢師資格證。去年我帶的一個學生,就是通過社工專業入職街道辦,現在專職做青少年心理輔導。
第二個是教育學門類下的心理學方向。很多師范院校都有這個專業,課程設置里包含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實用課程。最大的優勢是畢業后可以考教師編,在學校當心理老師。現在中小學都要求配備專職心理教師,崗位需求特別大。
第三個容易被忽略的是應用心理學。注意!這和普通心理學專業不同,更側重實操技能培養。比如某211高校的應用心理碩士,會教沙盤治療、房樹人測試等實用技術,畢業生很多直接進入EAP公司做企業員工心理咨詢。
第四個冷門方向是醫學心理學。這個專業一般在醫學院開設,最大的優勢是可以接觸臨床案例。有個學員分享,他在三甲醫院實習期間,跟著精神科醫生坐診,半年積累了200多個真實咨詢案例,這對后期工作特別有幫助。
第五個推薦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聽起來和心理咨詢不沾邊?其實現在企業EAP服務(員工心理援助)越來越火,很多HR轉型做企業心理咨詢師。學習組織行為學、員工關系管理等課程,反而比純心理學背景更吃香。
學姐提醒大家,選專業要看三點——一看課程是否包含咨詢技術課,二看實習有沒有心理咨詢崗位,三看往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實在拿不定主意,可以上招聘網站搜"心理咨詢師",看看用人單位都招什么專業的學生。

心理學考研哪個方向最吃香?
心理學考研選方向就像選對象,合適最重要,但“吃香”程度確實有高低。今天咱們就嘮嘮幾個熱門方向,結合就業、行業趨勢和個人特點,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潛力股”。
☆1. 臨床與咨詢心理學,需求大,但門檻高☆
這兩年心理健康話題火出圈,醫院、高校心理咨詢中心、私人工作室都在搶人。特別是青少年心理疏導、婚姻家庭咨詢方向,需求肉眼可見地增長。
不過要注意,這行光有學歷不夠,還得考心理咨詢師證書,積累大量個案經驗。適合性格耐心、共情能力強,且打算長期深耕的同學。一線城市資深咨詢師時薪能達到500-800元,但前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得多。
☆2. 用戶體驗(UX)方向,互聯網公司的香餑餑☆
如果你對科技產品感興趣,這個方向絕對值得考慮。大廠招用戶體驗研究員,開價普遍在20-30K/月,主要工作是用心理學知識優化APP、網頁的設計,讓用戶“用得更爽”。
學的東西很跨界,基礎心理學+數據分析+交互設計。適合喜歡折騰新鮮事物、邏輯思維強的同學。有個小提醒——優先選和互聯網企業有合作的導師,實習機會多,轉正幾率大。
☆3. 教育心理學,體制內就業穩,副業機會多☆
考編黨看過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崗位逐年增加,帶編制、有寒暑假,還能順帶做家庭教育培訓、學習力提升課程。一二線城市重點校的薪資能達到15-20W/年。
研究方向比如兒童認知發展、學習動機培養都很實用。有個師姐在讀期間開發了一套注意力訓練課,現在線上平臺分成月入過萬。適合喜歡和孩子打交道、追求工作穩定的同學。
☆4.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企業HR的升級版☆
別被名字嚇到,其實就是幫助企業管人——怎么招聘更準、怎么調動員工積極性、怎么設計績效考核。外企和大型民企特別重視這個崗位,起薪比普通HR高30%左右。
建議重點學人才測評和☆組織行為分析☆,考個EAP員工援助師證更吃香。性格外向、擅長溝通的同學容易脫穎而出,很多崗位需要頻繁和各部門打交道。
☆5. 認知神經科學,科研向的“技術流”☆
如果想進高校或科研機構,這個方向是優選。通過腦電、眼動儀等技術研究記憶、決策機制,發論文相對容易,申請國家課題也占優勢。
實驗室通常資金充足,但需要耐得住寂寞。適合對實驗操作感興趣、打算讀博深造的“技術宅”。有個冷知識——現在連廣告公司都招神經營銷方向的人才,薪資超乎想象。
☆選方向3個避坑攻略☆
1. 別看名字選,比如“管理心理學”有些學校偏理論,有些側重企業實戰,一定查清楚導師研究方向。
2. 地域影響就業,一線城市UX方向機會多,二三線優先考慮教育或臨床。
3. 跨考友好度,計算機背景轉UX有優勢,醫學背景轉臨床更吃香,文科生慎選需要大量統計的方向。
對了說句大實話,沒有永遠吃香的方向,關鍵看你能不能把某個細分領域做到極致。比如同樣是咨詢心理學,有人專攻兒童自閉癥干預,有人研究職場PUA應對,找準賽道才能跑得快。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