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問,"國家為什么要取消心理咨詢師證書?"作為從業十年的心理咨詢師,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聊聊這件事。
去年3月人社部正式取消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這事兒在圈里炸了鍋。我在北京開工作室這五年,見過太多年輕人拿著證書卻不會做咨詢。有個95后姑娘花2萬塊報班考證,結果連基本的傾聽技巧都不會,對了被家長投訴到退費。
取消證書主要因為三大亂象,首先,培訓機構瘋狂撈金,某知名機構去年營收超8億,但考證通過率高達98%;其次,持證人員參差不齊,全國120萬持證者中真正從業的不到10%;最關鍵的是,證書考試還停留在20年前的題庫,根本測不出真實水平。
現在行業正在大洗牌。上海去年就清退了37家違規機構,北京也開始試點"督導制",新入行的咨詢師必須跟診500小時才能接案。我認識的心理醫院主任說,他們現在招人主要看三點,個案經驗、督導時長和真實口碑。
對想入行的朋友,我有三個建議,第一,優先選擇有臨床實習的培訓項目;第二,至少跟隨資深咨詢師學習200小時;第三,重點修煉共情能力和危機干預技術。就像我徒弟小李,去年在社區做義務心理輔導積累經驗,現在已能獨立處理輕度抑郁個案。
這個行業正在回歸本質,證書不再是通行證,真本事才是硬道理。前幾天行業峰會上,中科院心理所的老師透露,新的能力評估體系正在制定,預計2024年會推出實操性更強的考核標準。
學姐提醒大家,選擇心理咨詢服務時,別光看證書墻,要多問實際案例經驗。真正靠譜的咨詢師,一定能說清楚他的咨詢方法和成功案例。

考不了心理咨詢師證,現在怎么入行?
1. 考證≠入行門票,實操才是硬道理
現在市面上的"心理咨詢師證書"都是培訓證明,不是執業資格。說白了,你花幾千塊考個證,和真正能接咨詢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建議把錢花在刀刃上,直接報靠譜的實操培訓班。比如簡單心理的"Seed課程"、糖心理的"咨詢師培養計劃",這些課程帶著你做模擬咨詢、手把手教話術,比單純學理論管用得多。
2. 沒證也能積累實戰經驗
別小看這些門路,
社區公益熱線接聽(很多機構招志愿者)
給情感類公眾號當樹洞管理員
參加心理機構的見習項目
在豆瓣、貼吧開免費傾聽帖
我認識個姑娘,就在知乎做了一年免費情緒疏導,后來直接被心理機構挖去當助理咨詢師。
3. 打造個人品牌有妙招
現在自媒體就是最好的敲門磚,
在抖音用情景劇講常見心理問題
寫公眾號分析影視劇人物心理
在B站開直播聊減壓小技巧
有個95后小伙,靠拍"如何應對職場PUA"的短視頻,半年漲粉10萬,現在時薪咨詢費收到500塊。
4. 跟對人比考證更重要
找個靠譜的督導老師帶著入行最實際。有些資深咨詢師會收徒弟,手把手教案例處理。可以去當地心理協會官網找找,或者直接私信你欣賞的老師。有個大姐48歲轉行,就是給老咨詢師當了一年助理,現在自己開工作室風生水起。
5. 這些技能比證書更值錢
練好傾聽基本功(每天對著鏡子練微表情)
啃透《DSM-5》診斷手冊(不用背,但要懂判斷)
掌握2-3種療法技術(焦點解決、敘事療法這些容易上手)
學會做咨詢記錄(某寶買模板自己練)
6. 入行要避的坑
千萬別碰這些紅線,
不能自稱"心理醫生"(涉嫌非法行醫)
不接精神疾病個案(那是醫生的事)
咨詢費別超300元/小時(新手合理定價)
有個哥們兒就是沒忍住接抑郁癥個案,結果被家屬投訴,差點吃官司。
現在很多平臺都有"心理傾聽師"崗位,像松果傾訴、壹心理這些,不需要證書也能注冊。先從9.9元/次的語音傾訴做起,慢慢積累好評。記住這行拼的是口碑,我認識做得好的傾聽師,半年后時薪能漲到150元。
最關鍵的是持續學習,推薦幾本實用書,
《心理咨詢面談技術》(第四版)
《給心理咨詢師的禮物》
《心理治療如何改變人》
有空多泡"中國心理學會"官網,關注行業動態。只要肯下功夫,沒證照樣能在心理行業闖出名堂。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