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不適合做心理咨詢師?"說實話,這行真不是有熱情就能干的。從業8年,見過太多人中途轉行,今天掏心窩子說點大實話。
第一類,想賺快錢的
心理咨詢師前期投入至少3-5年,考證、督導、個人體驗,沒個8-10萬啟動資金根本撐不住。時薪300看著高,但新手一周能接5個案都算好的,前期月入3000是常態。
第二類,玻璃心的
遇到來訪者臨時取消、質疑你的能力、甚至當面罵人都是家常便飯。上個月有個同行被來訪者投訴到協會,就因說了句"你可能需要調整下作息"。
第三類,不會自我調節的
天天接收負面情緒,下班后還想著案例的,超容易職業倦怠。我認識的咨詢師里,30%有定期做心理督導,50%自己也在接受心理咨詢。
第四類,想當人生導師的
真正的咨詢是"助人自助",不是給建議。有個學員第一次實操就翻車,因為不停教來訪者"應該怎么做",結果人家直接拉黑。
第五類,沒持續學習能力的
去年精神衛生法修訂,今年新出青少年咨詢規范,每年還要修滿40個繼續教育學時。光考個證就躺平的,遲早被淘汰。
當然,如果你符合這些特質,共情力強但能抽離、喜歡深度思考、有經濟基礎支撐前三年,這行確實能帶來其他職業沒有的成就感。我至今記得第一個長期來訪者走出抑郁時,她媽媽送來錦旗的樣子。

心理咨詢師真實收入大公開
一、收入差距能有多大?
心理咨詢師的收入,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有人月入三五千,也有人年入百萬。
在機構工作的新手,二三線城市剛入行的心理咨詢師,底薪通常在3000-5000元,主要靠接個案提成。比如一次咨詢收費300元,咨詢師可能拿到100-150元。如果一個月能接20個來訪者,加上底薪,收入大概5000-8000元。
獨立執業的成熟咨詢師,積累一定口碑后,單次咨詢費能漲到600-1000元。如果每周穩定接15-20個咨詢,月收入大概2-4萬。但這類咨詢師通常需要承擔場地租金、宣傳費用等成本。
線上平臺接單,部分人通過入駐心理類App接線上咨詢,單次收費100-300元,平臺抽成后到手約50-150元。全職做的話,月收入可能在8000-1.5萬之間,但穩定性較差。
二、影響收入的三大關鍵關鍵點
1. 城市和經濟水平
一線城市的咨詢費普遍比三四線高30%-50%。比如北京個體咨詢均價600元/小時,而石家莊可能只有400元。但一線城市競爭也更激烈,新人起步難度大。
2. 經驗和口碑
這行特別吃“資歷”。新手咨詢師前兩年收入普遍不高,主要靠低價咨詢或公益項目積累案例。但一旦有穩定來訪者,尤其是能處理抑郁、婚姻危機等“剛需”問題的,收入會明顯提升。
3. 服務形式
除了個體咨詢,做團體輔導、企業EAP(員工心理援助)、心理講座等也能增加收入。比如一場2小時的企業講座收費2000-5000元,比單次咨詢劃算得多。
三、真實案例,我朋友的故事
舉個實際例子,朋友小李在杭州某心理機構工作3年,目前每周接15個個體咨詢(收費500元/次),同時給兩家公司做每月1次的團體輔導(每場3000元)。扣除機構分成和稅費后,月收入約2.8萬。但她說這行“旱澇保收難”,旺季時每天排滿,淡季可能一周只接5個咨詢。
四、給想入行的人幾點建議
1. 別指望賺快錢,前三年收入可能不如普通上班族,考證只是敲門磚,大量學習和督導才是重點。
2. 找準細分方向,兒童心理、職場壓力、親密關系等領域需求量大,專精一個方向更容易突圍。
3. 持續“刷經驗”,多參加行業培訓,積累個案時長(很多來訪者會看咨詢師的累計時長選人)。
對了說句實在話,這行收入高的確實有,但大部分人的收入也就是普通白領水平。能不能堅持下去,關鍵還得看是否真的喜歡和人打交道,愿不愿意花幾年時間沉淀。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