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很多讀者私信,"想考心理咨詢師證書,但網上信息太亂了!"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2024年考證路上最常遇到的三個大坑。
第一坑,培訓機構玩文字游戲。現在市面上很多機構把"培訓合格證"和"執業資格證"混為一談。有個學員去年花9800元報了班,考完才發現拿的只是某機構的結業證明,根本不能執業。記住,目前國家認可的只有中科院心理所和人社部人才中心的證書。
第二坑,承諾包就業的套路。上周有個杭州的姑娘跟我吐槽,機構承諾考證后安排醫院實習,結果拿到證只給推薦到社區做義工。心理咨詢行業講究的是個案積累,正規機構會提供見習機會,但絕不會打包票安排工作。
第三坑,隱藏收費防不勝防。表面3980元的課程,考試要另交1280元報名費,論文指導再收2000元,說一千,道一萬拿證還要800元工本費。有個學員算過賬,全套下來比買車砍價還累。建議簽合同前必須確認費用明細。
遇到個典型案例,90后寶媽小張,去年被某機構忽悠花2萬考了證,結果發現既不能開診所也不能接咨詢。現在跟著正規督導重新學習,每周要花10小時做公益咨詢積累經驗。這行真不是考個證就能躺賺的。
重點來了!現在正規考試都要求至少完成192課時培訓,包含倫理、評估、咨詢技術等模塊。建議大家選擇有實體教學點的機構,最好能試聽課程。記住,心理咨詢師是終身學習的職業,考證只是入場券。

心理咨詢師月入過萬是真的嗎?
一、行業現狀,有人吃肉,有人喝湯
說實話,這個行業的情況有點復雜。在一線城市,資深心理咨詢師的時薪確實能達到300-800元。按每周接20個咨詢算,月收入過萬確實不難。但別忘了,能穩定接到這個咨詢量的,要么是醫院心理科的老資歷,要么是自己開工作室有固定客源的。
剛入行的新手就完全不是這么回事了。很多新人前兩年都在機構打工,拿底薪加提成。北京某心理咨詢機構招聘信息顯示,新手咨詢師底薪3500元,每單提成30%。想要月入過萬,得每月接滿50個咨詢——這對剛起步的人來說,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二、決定收入的五大關鍵方面
1. 地理位置,上海靜安區的咨詢費普遍比三線城市高2-3倍
2. 專業背景,醫學背景+心理資格證的咨詢師收費更高
3. 獲客渠道,有自媒體賬號引流和完全依賴機構派單,收入差3倍以上
4. 服務形式,企業EAP服務、線上咨詢、面詢的收費標準完全不同
5. 持續投入,每年參加培訓、督導的費用就要花掉2-3萬
有個真實案例,在成都開了5年工作室的王老師,現在固定客戶40多人,每月收入穩定在1.5萬左右。但她說前三年基本沒賺錢,光考證和培訓就花了七八萬。
三、那些沒人告訴你的隱形成本
很多人只盯著咨詢費,沒算過這些開支,
督導費用(每次300-500元)
個案討論會(每月至少參加2次)
繼續教育(每年必須修滿學分)
咨詢室租金(一線城市月租5000起)
平臺抽成(線上平臺最高抽40%)
有個從業者算過賬,接個500元的咨詢,實際到手的可能不到300元。要是每周接不滿15個咨詢,可能連成本都覆蓋不了。
四、普通人入行前要想清楚的事
1. 前期投入周期長,從考證到積累客源,至少要3年沉淀期
2. 不是會聊天就能干,需要系統學習變態心理學、診斷技術等專業內容
3. 情緒勞動強度大,每天聽負面情緒需要極強的心理調節能力
4. 客源不穩定,節假日咨詢量暴漲,平時可能門可羅雀
杭州的劉醫生分享過經歷,疫情期間線上咨詢爆單,月收入沖到2萬多;疫情結束后,收入又回落到8000左右。這種過山車式的收入波動,不是人人都能承受的。
五、給新人的實用建議
如果確實想入行,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先兼職做心理熱線接線員積累經驗
考取衛健委認證的心理治療師資格
深耕細分領域(比如青少年心理或婚姻咨詢)
學會用短視頻科普心理知識吸引潛在客戶
和社區、學校合作開展公益講座
說一千,道一萬說句大實話,這行確實有人月入三五萬,但更多人在溫飽線上掙扎。關鍵不在于證書多厲害,而是能不能真正幫到來訪者,建立起長期信任關系。那些宣傳“速成高薪”的培訓機構,倒是靠賣課賺得盆滿缽滿。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