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學員私信問我,"現在考心理咨詢師證到底值不值?"作為帶過300+學員拿證的“上岸人”,今天就跟大伙掏心窩子說說這個亞太心理咨詢師證書。
先潑盆冷水,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這個證!上周就有個寶媽學員,孩子剛滿周歲就急著考證,結果連每周3小時的直播課都跟不下來。所以奉勸各位,要是您現在工作996、家里還有倆娃要帶,真沒必要硬著頭皮考證。
但如果您是這三類人,閉眼考準沒錯,
1. 教培行業的老師(特別是班主任)
2. 社區街道辦工作人員
3. 想開工作室的自由職業者
今年考證有個大變化要特別注意!從3月份開始,實操考核新增了情景模擬環節。上個月有個學員就是沒注意這個變化,案例分析答得頭頭是道,結果在模擬咨詢時緊張得說不出話。這里教大家個絕招,對著鏡子練"嗯嗯""我理解"這樣的回應詞,親測有效!
復習資料別亂買!官方指定的《心理咨詢實務手冊》和《常見案例匯總》兩本足夠。去年有個學員買了8本參考書,結果考試時發現80%的考點都在這兩本書里。每天抽45分鐘重點看案例匯總部分,比死磕理論強10倍。
說到考試費用,這里有個省錢妙招,直接找官方授權點報名能省300塊中介費。上個月有個學員圖省事找代報名機構,結果多花了冤枉錢。考試費明碼標價2680,包含三次補考機會,這個價格在行業里真不算貴。
學姐提醒下,拿到證只是開始。建議新人先去社區做半年義務咨詢,我們有個學員就是在社區積累了20多個真實案例,現在自己工作室接個案都排到三個月后了。記住,心理咨詢這行最值錢的是實戰經驗,不是證書本身。

心理咨詢師證書到底有沒有用?
總能在朋友圈刷到心理咨詢師考證廣告,"零基礎月入過萬""輕松兼職接單"這些宣傳語看得人心癢癢。但轉頭又在網上看到不少人吐槽"考了證根本找不到工作",到底該信誰?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聊這個話題。
一、這個證到底算不算敲門磚?
自從2017年人社部取消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認證后,現在市面上的證書都是培訓機構發的。中科院心理所那個證認可度相對高點,但說白了也就是個培訓證明。現在正規醫院招心理治療師,看的可是衛生系統的專業技術資格證。
不過話說回來,你要是想進心理咨詢機構或者線上平臺接單,沒個證還真不行。好多平臺注冊時就卡這個,就像開網約車得有駕駛證一樣,雖然不能證明你技術多好,但確實是入行的基本門檻。
二、證書和真本事是兩碼事
認識個姑娘花八千多考了證,現在在朋友圈賣化妝品。問她為啥不做咨詢,她說學的那點理論知識根本hold不住真實個案。書本上教的共情技巧,遇到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來訪者時,完全不知道手該往哪放。
真正做得好的咨詢師,哪個不是持續學習好幾年?個案督導費每小時就要幾百塊,參加流派培訓動輒上萬。有位從業十年的老師說,"考證花的錢,在后期學習中連個零頭都算不上。"
三、行業現狀比想象中復雜
現在不少機構招人挺現實的,先看你能帶來多少流量。見過有咨詢師天天在短視頻平臺教人談戀愛,線下一小時收600塊咨詢費。也有堅持做抑郁焦慮干預的咨詢師,前三年基本都在貼錢做公益咨詢積累案例。
二三線城市的情況更尷尬。朋友在老家開了工作室,對了靠給企業做心理團建才維持住收支平衡。普通老百姓還是習慣有事找醫院,對自費咨詢接受度不高。
四、到底要不要考證?先想清楚這些
1. 如果打算轉行,先把當地招聘要求摸清楚,別光聽培訓機構忽悠
2. 已經在教育、醫療系統工作的,考個證確實能拓寬工作
3. 單純感興趣想學點心理學知識的,網上有大量免費優質資源
4. 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把考證當成系統學習的起點而不是終點
那些承諾"包就業"的機構最好繞著走,見過太多人花幾萬塊參加"就業保障班",說一千,道一萬推薦的都是電話客服崗位。真要學的話,建議選能提供個案實踐機會的培訓機構,哪怕多花點錢也值。
現在心理咨詢行業就像早年的瑜伽市場,有人真心想助人,也有人只想賺快錢。證書本身沒有原罪,關鍵看你怎么用。畢竟來訪者不會因為你有幾張證書就敞開心扉,能治愈人心的從來不是一紙證明,而是真誠和專業。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