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收到私信問,"非全日制考心理咨詢師證到底難不難?"作為從業7年的心理咨詢師,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窩子說說實際情況。
去年我帶的培訓班里有個幼兒園老師小王,每天下班要哄娃睡覺,十點后才能看書。非全課程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時間分配,她堅持用碎片時間聽課程錄音,午休做案例分析,半年硬是把300學時的網課啃下來了。考試那天她跟我說,"最難的不是題目,是每天跟自己較勁的那股勁兒。"
考證流程其實挺透明,先修滿基礎課時→參加線下實操培訓→通過全國統考。重點在于實操環節,像去年考試新增了情景模擬環節,要求當場處理來訪者的突發情緒。有位做HR的學員反饋,平時工作中積累的溝通技巧在這里派上了大用場。
費用方面要特別注意,正規機構收費在6800-12800之間,包含教材和考試費。上個月有學員差點被騙,某機構打著"“抱過”"旗號收3萬,結果連培訓資質都沒有。建議認準中科院心理所或人社部備案的培訓機構。
現在很多高校開設在職進修班,比如北師大非全心理咨詢碩士班,允許先修學分再申碩。這種模式特別適合工作穩定的在職人員,我認識的小學心理老師張姐就是邊工作邊修學分,三年拿下了碩士學位。

心理咨詢師月入過萬是真的嗎?
一、行業現狀,有人吃肉,有人喝湯
心理咨詢師的收入差距非常大,用“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形容再貼切不過。
機構打工族,剛入行的新手在心理咨詢機構或醫院上班,月薪普遍在3000-6000元之間。二三線城市可能更低,有些地方底薪甚至不到2000,主要靠提成。
獨立執業者,積累了一定口碑的咨詢師,單次咨詢費能達到300-800元。如果每周穩定接10個來訪者,月收入確實能過萬。但這類人往往需要3-5年的經驗積累。
線上接單派,部分人在壹心理、簡單心理等平臺兼職,但平臺抽成高(普遍30%-50%),實際到手收入可能還不如線下接私活。
二、為啥有人能月入過萬?
那些真正賺到錢的咨詢師,通常有這幾個特點,
1. 專業背景硬,心理學碩士起步,督導時長500小時以上,手里攥著國家二級/三級咨詢師證(雖然考試取消了,但證書依然被認可)。
2. 細分領域強,比如專門做青少年心理、婚姻情感咨詢或職場壓力疏導,比“萬金油”型咨詢師更容易定價。
3. 會搞自我營銷,在短視頻平臺做心理科普,在社區開公益講座,甚至和學校、企業合作,這類人根本不愁客源。
4. 城市地段好,一線城市單次咨詢費普遍比三四線城市高200-300元,北京上海資深咨詢師收費800元/小時不算稀奇。
三、別被“高收入”忽悠了
這行看著光鮮,實際門檻比想象中高得多,
前期投入大,考證只是入門,后續還要花幾萬塊參加各種培訓(家庭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等),督導費每小時300-500元是常態。
客源不穩定,新手咨詢師可能兩三周才接一單,很多人熬不過前兩年就轉行了。
心理消耗大,每天聽客戶傾訴負面情緒,自己也得定期找督導做心理疏導,不然容易職業倦怠。
有個真實案例,朋友在成都做了5年心理咨詢師,現在月收入勉強過萬。但她算過賬——每年培訓支出2萬多,督導費1萬多,社保還得自己交,實際收入和普通上班族差不多。
四、普通人入行前要想清楚
如果沖著“月入過萬”盲目轉行,大概率會失望。但要是符合下面這些條件,確實有機會,
本來就是教師、醫生等有相關經驗的職業轉型
愿意花3-5年時間沉淀專業能力
有持續學習的經濟實力(這行真的需要終身學習)
擅長和人打交道,能建立信任關系
現在有些培訓機構打著“包就業、高收入”的旗號招生,千萬別上當。心理咨詢是助人工作,需要扎實的專業功底和責任心,不是靠背幾個話術模板就能賺錢的。
說到底,心理咨詢師能不能月入過萬,就像問“開飯店能年入百萬嗎”——有人能做到,但多數人只是勉強維持。關鍵還是看個人能力、資源積累和市場需求。那些真正做得好的人,往往早就把“賺錢”放在第二位了。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