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問我,"想考心理咨詢師到底該找誰報名?"作為“上岸人”,今天就把報考的全流程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看完這篇能幫你少走90%的彎路。
首先要明確,現在市面上有三大主流頒證機構,中科院心理所、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這仨單位都不接受個人直接報名,必須通過他們授權的培訓機構。別信那些"官網直報"的鬼話,官網上連報名入口都沒有!
怎么選靠譜機構?記住這三點,
1. 必須能出示授權文件(要求看紅頭文件)
2. 課程總價別超過4000塊(正常價格在2800-3500之間)
3. 簽合同時重點看退費條款(7天無理由退費必須有)
報考流程分四步走,
① 選機構交費(記得要發票)
② 修夠192課時(每天1小時,2個月能學完)
③ 參加線下機考(全國50多個考點可選)
④ 45天后查成績(考后3個月拿證)
特別注意兩個坑,
第一坑,有些機構說"“抱過”",千萬別信!考試全程人臉識別+攝像頭監控,作弊直接進黑名單。
第二坑,警惕二次收費!正規機構考試費都包含在學費里,補考費每次也就300左右。
證書考下來有什么用?給大伙說個實在話,要是想開診所確實不夠,但做心理熱線接線員、社區心理服務完全夠用。我認識的朋友有靠這個證轉行做情感咨詢的,時薪能到300-500。
學姐提醒,現在報考要抓緊了。中科院心理所每年安排5月和11月兩次考試,但考前3個月就得完成課時。比如想參加11月考期,最晚8月就得開始上課。

心理咨詢師證書考下來到底有沒有用?
一、考證≠能接咨詢
很多人以為考完證就能掛牌當咨詢師,其實這是個誤解。現在市面上的證書(比如中科院心理所的基礎培訓證書)本質上只是入門學習證明,和過去國家二三級資格證書完全兩碼事。去年有個朋友考完證,興沖沖去心理機構應聘,結果人家直接問,“你有接個案的經驗嗎?跟過督導嗎?”一下就給他問懵了。現在行業里更看重的是實操經驗+持續學習,光有證書就像考了駕照但沒上過路,關鍵時刻真不敢讓你上手。
二、證書的實際用途
雖然不能直接執業,但這個證也不是白考的,
1. 社區工作神器,街道辦、學校、婦聯這些單位招聘心理相關崗位時,有證書絕對是加分項。去年我們社區招心理輔導員,持證應聘者的起薪直接比其他人高500塊。
2. 兼職敲門磚,線上心理平臺接單做傾聽者,或者給心理類公眾號寫稿,有證書更容易過審。認識個寶媽用證書入駐了某傾訴平臺,每個月能賺個買菜錢。
3. 轉行過渡梯,想從教師、HR轉行做心理相關工作的,系統學完考證課程確實能搭建基礎知識框架。我見過最狠的是個程序員,考完證又自費學了兩年療法,現在真轉行開了工作室。
三、哪些人適合考證
1. 工作需要型,教師、醫護、社區工作者等需要心理學加持的職業,學完確實能更好處理工作中的人際問題。
2. 自我成長型,比如總控制不住對孩子發火的家長,或者想改善夫妻關系的,學點心理學確實管用。
3. 長遠規劃型,打算未來往心理行業發展的年輕人,可以當作職業儲備(但要做好長期投入的準備)。
四、“防坑”攻略
1. 警惕“包就業”承諾,有些機構說考完證安排就業,十個有九個是坑。現在正規心理機構招人至少要300小時以上的咨詢經驗。
2. 別指望一夜暴富,網上吹噓“時薪上千”的案例看看就好,新手咨詢師前三年能收支平衡就算不錯。
3. 后續投入更重要,考證只是開始,后續的督導費(每小時300-800元)、培訓費(工作坊動輒上萬)才是重頭戲。
五、2023年的新變化
現在報考要注意這幾點,
1. 必須通過機構報名,個人沒法直接報考
2. 考試難度在增加,去年通過率降到60%左右
3. 課程大綱調整,新增了危機干預等實用內容
到底要不要考這個證?我的建議是,如果沖著立馬賺錢就別考,但如果想系統學習心理學知識,或者為未來鋪路,這錢花得值。就像我鄰居大姐說的,“哪怕對了沒當咨詢師,學的東西讓我跟青春期兒子少吵十回架,這學費也賺回來了。”
(溫馨提示,報考前一定要查清機構資質,別輕信“免考“抱過””的鬼話。現在正規考試都是線下機考,監考比駕照考試還嚴。)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