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很多職場人想轉型心理咨詢師,但作為從業(yè)8年的老手必須說實話,這個職業(yè)真不是誰都能干的。上周剛勸退一個做銷售轉行的學員,他以為就是陪人聊聊天,結果發(fā)現要系統(tǒng)學習發(fā)展心理學、變態(tài)心理學等12門專業(yè)課,當時就打了退堂鼓。
第一類慎入人群,不會"聽"只會說的人
見過太多能說會道的職場精英翻車案例。上周有個外企主管來咨詢,全程都在給下屬提解決方案,結果員工直接懟他,"領導您根本沒聽懂我的焦慮!"真正的傾聽需要做到三點,閉嘴觀察微表情、用"嗯嗯"引導傾訴、對了用提問幫助對方理清思路。記住,職場心理咨詢不是工作指導。
第二類慎入人群,玻璃心體質
某互聯網大廠的心理咨詢崗曾月薪開到3萬5,結果三個月換了4個人。有個咨詢師因為被程序員質疑專業(yè)度,當場哭著辭職。必須明白,你會聽到員工吐槽公司制度、抱怨領導、甚至辱罵同事,這些負面情緒要像防水外套一樣自然滑落,而不是吸收進心里。
第三類慎入人群,習慣站隊的老好人
去年處理過一起典型案例,某HR轉型的咨詢師,給投訴領導的員工出主意時,下意識偏向員工。結果被領導發(fā)現后直接終止合作。職場咨詢必須保持絕對中立,既要理解員工的委屈,也要明白管理層的難處,就像中醫(yī)把脈要同時感受五臟六腑的平衡。
建議想入行的朋友先做三個準備,花三個月旁聽真實咨詢案例(注意保密協議)、自費體驗10次以上個人督導、準備3-6個月的生活備用金。這個職業(yè)確實能實現時薪500-2000元的收入,但前期投入的時間和金錢遠超想象。

企業(yè)EAP服務收費標準詳解
一、EAP服務到底是個啥?
EAP說白了就是企業(yè)給員工提供的“心理福利”,比如心理咨詢、壓力管理、家庭關系調解這些服務。它的核心目標就兩點,一是幫員工解決個人問題,提升幸福感;二是幫企業(yè)減少員工因情緒問題帶來的效率損失。聽起來挺“虛”,但實際效果好的企業(yè),員工離職率能降,團隊氛圍也會更融洽。
二、收費模式主要分幾種?
1. 按人頭收費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用多少人,算多少錢”。比如一家500人的公司,每人每年收費80-150元,總費用大概在4萬到7.5萬之間。這種模式適合預算明確的中小企業(yè),但要注意,價格會根據服務內容浮動——比如只含電話咨詢和包含面對面輔導的套餐,價差可能達到30%。
2. 按項目打包
比如專門做“全員心理健康篩查+3場減壓工作坊+全年24小時熱線”,這種打包價一般在3萬到10萬不等。大企業(yè)偏愛這種模式,因為能定制化,比如制造業(yè)可能加配“安全生產心理培訓”,互聯網公司則側重“熬夜加班后的情緒調節(jié)”。
3. 混合收費
有的供應商會玩組合拳,基礎服務按人頭收費,額外服務再單獨算。比如500人公司基礎包5萬元,要加一場高管團隊輔導再加8000元。這種模式靈活,但企業(yè)得盯緊需求,別被“加項”超了預算。
三、價格為啥差那么多?
同樣叫EAP,有的報價人均50元,有的敢要300元,差距主要在這幾個地方,
服務團隊水平,普通心理咨詢師和資深專家的時薪能差3倍以上。
服務響應速度,7×24小時即時響應的比“工作日9點到6點”貴20%-40%。
數據保密程度,軍工級數據加密的系統(tǒng)開發(fā)成本自然會攤到報價里。
增值服務,比如年度心理健康報告、管理層專屬服務這些“隱藏菜單”。
四、別上當訣竅
1. 別只看單價,人均80元但只含4次電話咨詢,不如人均100元包含12次線上+2次線下咨詢劃算。
2. 警惕“免費試用”,有些供應商用免費3個月吸引簽約,但后續(xù)正式服務可能抬價30%。
3. 明確服務邊界,比如咨詢次數超了怎么收費,節(jié)假日是否加收服務費,這些細節(jié)合同里必須寫死。
五、怎么選最劃算?
200人以下的小公司,建議選按項目打包,重點解決最迫切的問題,比如新員工適應期焦慮。
500人以上的企業(yè),按人頭收費更省心,但一定要砍價!多數供應商留了10%-15%的議價空間。
制造業(yè)、醫(yī)療等高壓力行業(yè),優(yōu)先選包含危機干預服務的套餐,雖然貴點,但真出事了能快速處理。
學姐提醒一句,EAP不是“買了就行”的擺設。有的企業(yè)花20萬買服務,結果員工使用率不到5%,純粹浪費錢。關鍵要配合內部宣傳——比如把咨詢入口放在公司APP首頁,或者每月搞個“心理健康日”,才能真正讓這筆錢花得值。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