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家曾指出,通過了解人的夢,可以輕易了解其性格。還有必要研究一下睡眠,以及在睡眠過程中發生的重要而有意義的活動。“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實際上自古以來夢就是人類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做白日夢一樣,睡夢中的人也是通過計劃設計自己的生活,以保證自己的安穩。
相比之下,白日夢更容易理解,睡夢則難以理解。睡夢難以理解這一點并不奇怪,人們總是認為睡夢是多余的,毫無意義。但只要一個人渴望通過獲得權力、克服困難以維護自己的地位,就會在睡夢中得到體現。這一點暫時可以成立。既然如此,我們也可以說,睡夢能幫助人們解決精神方面的問題。每個人的心不但能感受真實發生過的事情,還能感受、推測將來發生的事情。由于能夠自由運動的生物會不停地遭遇調節適應的問題,因此這種預見能力對任何運動生物都大有幫助。我們將這神能力稱為移情或認同。移情或認同在人類身上發展得相當好,且分布廣泛,在精神活動的每一個角度中都能發現它。
認同與移情之所以能夠存在,預見能力是前提條件。如果想預見即將出現的某一個特定情境下該采取什么行動,那我們就需要利用自已的思想、感受、知覺的相互作用,正確判斷這個特定情境,并預先確定自己在這個情境中該采取什么樣的行動。
這樣做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對于這個特定情境,我們是應該鼓足干勁地去迎接呢,還是慎重小心地加以回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會出現移情。如果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能認同對方,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就不可能理解對方。移情表現在藝術上,就是戲劇。此外,移情還有一個表現,即看見別人處于危險處境時,自己也會產生一種奇怪的焦慮不安的感覺。這種移情作用可能表現得很強烈,以至于人會不由自主地做出防范動作,盡管他自己井沒有遇到危險。大家基本都已經了解,看到別人打碎杯子時,在場的人可能做出什么反應;我們也常常看到,一些打保齡球的人會隨著球的滾動做各種動作,似乎想借此改變球的運動路線。同樣,足球比賽中,在看臺欣賞的觀眾,會在其喜歡的球隊進攻時做出用力向前推進的動作;而在另一支球隊控球時,努力做出抗拒的動作。還有一種現象經常發生,坐在汽車上的乘客會在遇到危險時不由自主地做出剎車的動作。從商樓下經過,如果發現有人在樓上擦玻璃,很多人都會縮著脖子不自覺做出躲避、保護的動作。當演講者思維混亂、講不下去的時候,聽眾也會產生郁悶、壓抑和不安的感覺。這種情況在劇院里業突出,觀眾很容易就把自己想象成那些演員,在心里扮演各種角色。這種認同能力,感覺自己的行為和感受屬于另外一個人,來源于我們與生俱來的社會感,為生命提供強大的保證。它實際上就是一種宇宙感,反映的是我們與宇宙之間的關系。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