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姐家孩子一提上學就摔門,成績從班級前十掉到倒數。您說咱天津這些初中家長,遇到孩子厭學該咋辦?"上周在河西區家長群里,這個問題引發了200多條討論。作為從業10年的心理咨詢師,我整理了家長最該搞明白的3個關鍵點。
第一件事得先分清楚,孩子是階段性情緒波動,還是持續性的心理問題。去年接觸的案例中,有個南開區的初二男生,連續3周裝病逃學,后來發現是因為換了班主任后,總被當眾批評數學作業。這種情況通過家校溝通,兩周就調整過來了。但如果是像河北區某重點中學那個孩子,出現持續失眠、拒絕社交的情況,就需要專業介入了。
第二件要緊事是溝通方式。很多家長愛說"我們當年哪有這些毛病",這話最容易把天聊死。上周接待的家長王先生,發現孩子總在課本上亂畫,他換了種問法,"這機甲戰士畫得真帥,是你們游戲里的新角色?"孩子立馬打開話匣子,原來是被同桌嘲諷穿衣土,這才不愿去學校。
第三件常被忽略的事是環境篩查。和平區某重點初中曾有個典型案例,孩子突然厭學,對了發現是眼鏡度數漲了200度,看黑板全是重影。現在天津很多學校教室改用護眼燈,但坐后排的學生還是容易視覺疲勞。建議每月檢查孩子座位位置,定期做視力篩查。
接觸的案例里,有個現象值得注意,天津部分民辦初中下午5點放學后,還要布置2小時作業,這種超負荷安排最容易引發心理抗拒。建議家長可以聯合向家委會反映,合理調整課業量。

初中生突然不肯住校怎么辦?
先找原因,別急著責怪
孩子突然不愿意住校,很多家長第一反應是生氣,“別人都能住,怎么就你不行?”但這時候千萬別急著下結論。初中階段的孩子心思敏感,可能因為一件小事就產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比如宿舍里有人打呼嚕影響睡眠、和同學鬧矛盾不好意思說,甚至可能只是因為食堂的飯菜吃不慣。
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觀察孩子的狀態,有沒有頻繁打電話回家抱怨?周末回家時情緒是否低落?先排除身體不適(比如宿舍太冷感冒了)或校園霸凌等特殊情況。
跟孩子聊,得講究方法
直接問“為什么不想住校了”,孩子很可能憋著不說。可以試試這些方式,
1. 用第三方故事開頭,“聽說你們班小明也走讀了?”讓孩子放下防備心
2. 從生活細節切入,“你們宿舍空調還夠涼快嗎?晚上幾點熄燈?”
3. 分享自己經歷,“爸爸初中住校時,特別想家還偷偷哭過呢……”
如果孩子支支吾吾,可以聯系班主任了解情況。有些孩子是因為成績下滑壓力大,晚上躲在被窩里熬夜學習,導致第二天沒精神,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辦法比強制住校更有效
短期嘗試,
和學校申請“試走讀”兩周,讓孩子緩沖調整
周三增加一次家長探望,帶點家里的飯菜
協調調換到關系好的同學所在宿舍
長期調整,
1. 培養獨立能力,暑假參加夏令營,從3天短訓開始
2. 建立社交支持,鼓勵孩子帶室友回家聚餐,周末約著寫作業
3. 制造宿舍歸屬感,幫孩子布置床頭照片墻,準備共享小零食
特殊情況要特殊處理
如果孩子出現持續失眠、抗拒上學、成績大幅下滑,可能是心理焦慮的表現。某地曾有個案例,初二女生突然不肯住校,后來才發現是因為室友半夜說夢話,她長期睡眠不足導致神經衰弱。這種情況要及時帶孩子看心理醫生,同時考慮暫時走讀。
實在無法適應住校也別勉強。有個家長的做法值得借鑒,同意孩子走讀,但約定每天自己坐公交上下學,途中背英語單詞。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又培養了責任感。
學姐提醒家長,處理問題期間盡量避免說這些話,
“你就是吃不了苦!”
“不住校就別念書了!”
“你看看人家×××多懂事!”
多給孩子一個擁抱,告訴他,“我們慢慢想辦法,總會解決的。”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