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心理咨詢師考證熱度持續走高,但很多朋友在報名時都踩過雷。張姐去年報名時就被機構忽悠買了上萬的課程套餐,說一千,道一萬發現根本不需要這么貴。今天就結合自己考證經歷和行業內部信息,給大家說點大實話。
一、報考前必須弄清楚的3件事
1. 證書類型要認準,現在市面上只有中科院心理所頒發的《心理咨詢師基礎培訓合格證書》具備行業認可度,其他帶"國際""高級"字樣的證書基本都是智商稅
2. 報考門檻有講究,雖然不限制專業,但要求大專以上學歷(學信網可查),部分機構說中專也能報的千萬別信
3. 學習周期別被騙,正規課程需要完成192課時學習,那些承諾"30天拿證"的機構可以直接拉黑
二、“躲坑”門道(親身經歷個人覺得)
? 機構選擇要看授權,在中科院心理所官網查得到授權編號的才靠譜
? 費用標準要清楚,總費用應控制在3000-5000元(包含考試費)
? 合同條款要細看,重點看補考費標準(正常200元/次)和退款政策
? 考試形式要確認,目前都是線下機考,說在家考試的要警惕
三、備考秘籍(零基礎適用)
1. 教材重點抓《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能》兩大模塊,變態心理學部分每年必考案例分析
2. 刷題技巧,歷年真題重復率高達40%,把近5年題庫刷3遍以上
3. 考前集訓,重點記憶十大咨詢技術流程圖,考試時遇到案例分析直接套模板
別忘了,今年11月考試新增倫理審查環節,之前有違法犯罪記錄或重大失信記錄的要謹慎報考。建議現在就去中國裁判文書網查下自己有沒有被冒用身份的情況。
常見問題,
Q,35歲轉行還來得及嗎?
A,心理咨詢師不存在年齡歧視,反而有生活閱歷更吃香
Q,考完證就能接個案嗎?
A,需要積累100小時見習經驗,建議加入當地心理協會找督導
個人覺得,考證只是入門,真正要做好這行需要持續學習。現在每天花2小時系統學習,半年時間足夠應對考試。關鍵是要選對機構、跟準教材、掌握應試技巧,千萬別被不良機構制造焦慮忽悠了。

考完心理咨詢師證三年沒執業,我的真實經歷
三年前拿到心理咨詢師證那天,我特意買了塊小蛋糕慶祝。朋友在朋友圈留言,"以后找你做咨詢打幾折哈?"我笑著回復"免費",沒想到這句話成了最大的flag——整整三年過去,我的咨詢記錄至今為零。
一、考證時有多熱血,現實就有多骨感
報名培訓班那會兒,每天下班雷打不動看網課。周末擠地鐵去實操課,跟同學練傾聽技術練到嗓子啞。有次在地鐵上看見有人情緒崩潰,差點沖過去用剛學的危機干預技巧,后來發現人家只是跟對象吵架。那時候總覺得手里攥著本證書,就能幫人解開心結。
真正拿到證書才發現,個案不是樹上長的。新手咨詢師每小時收費80塊都沒人約,督導費倒要300一次。朋友介紹的幾個來訪者,聊兩次就說"感覺好多了",其實我知道他們只是心疼咨詢費。最現實的問題是——靠這個吃飯,在北京連地下室都租不起。
二、藏在證書背后的糾結
上個月老同學聚會,做HR的莉莉問我,"你當年不是要當心理咨詢師嗎?"這話像根魚刺卡在喉嚨。不是沒嘗試過,去年租了間共享咨詢室,布置得特溫馨。結果第一個月只接到3個預約,有兩個還是問考研壓力的學生,聊完非要給我帶老家特產抵咨詢費。
有回接了個長期抑郁的來訪者,說到童年創傷時我突然手心冒汗。表面上維持著專業微笑,回家后整宿睡不著,腦子里全是那些破碎的故事。這才驚覺考證教的都是技術,沒人教怎么處理情緒反芻。后來偷偷去做了三次個人體驗,督導老師說,"新手都這樣。"但每小時600塊的督導費,新手根本耗不起。
三、那些沒做咨詢的日子
雖然沒執業,這證倒也沒白考。現在公司里誰情緒不好都愛找我嘮,上周還給部門做了場正念培訓。有天下班看見新來的實習生躲在樓梯間哭,順手用了焦點解決技術,小姑娘后來送來盒馬卡說比學校心理老師管用。
上個月社區搞公益咨詢活動,居委會大媽拉著我坐鎮。來的多是空巢老人,說子女的次數比說癥狀還多。有個大爺每次都來,就為有人聽他講抗美援朝的故事。這種時候才覺得,心理咨詢未必非要正襟危坐在咨詢室里。
把咨詢室轉租了,設備掛上了閑魚。倒不是徹底放棄,只是明白了助人不一定非要有個固定形式。昨天在地鐵上又遇見個抹眼淚的姑娘,這次我沒猶豫,遞了包紙巾說,"要不說說看?這站到終點還有二十分鐘。"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