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后臺問我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的事,尤其是職業道德部分,總有人莫名其妙被扣分。今天我就把從業8年來帶過的300+學員真實案例整理出來,手把手教大家避開最容易犯的職業道德錯誤。
先看組真實數據:2023年某省考試通過率顯示,在案例分析題丟分項中,有72%的考生栽在職業道德相關的題目上。很多人以為背背條款就行,其實這里頭講究可多了。
第一個大坑是"保密例外"的處理。去年有個學員在案例分析時,遇到來訪者有自殘傾向但未成年的情況,直接選擇了完全保密,結果被判定違規。正確做法應該是先穩定來訪者情緒,再根據《精神衛生法》第28條啟動預警機制,這個知識點至少要掌握3種不同場景的應用。
第二個常錯點是咨詢關系界限。去年8月有位考生在模擬咨詢時,因主動添加來訪者微信指導日常情緒調節,被扣了15分。記住:非緊急情況必須通過正規預約渠道,哪怕來訪者再三請求,也要守住這條紅線。
最容易被忽視的是文化敏感性。今年3月有位考生在處理少數民族來訪者案例時,直接用常規咨詢模板作答,結果在"尊重文化差異"這個得分點上全軍覆沒。正確的應對策略應該包含三個步驟:主動了解文化背景、調整咨詢方式、必要時尋求督導。
備考建議來了!職業道德復習要抓住三個重點:
1. 隨身帶本巴掌大的法規手冊,利用碎片時間記憶關鍵條款
2. 每周至少做2套情景模擬題,重點練應急處理流程
3. 找考過的前輩要歷年真題,特別注意得分點分布
提醒大家特別注意2024年新修訂的《心理咨詢師執業規范》,里面新增了網絡咨詢的倫理要求。上個月剛有位考生因為不了解視頻咨詢的著裝規范被扣分,這點新教材還沒更新,需要自己補充學習。
說一千,道一萬說個實用技巧:考試遇到職業道德選擇題時,記住"來訪者利益最大化+合法合規"這個雙原則,能幫你排除80%的干擾選項。比如去年有道題問是否可以為了治療效果暫時隱瞞診斷結果,用這個原則一篩就知道正確答案。

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最難10道題實測,第7題90%人都答錯
好多備考的同學都在吐槽心理咨詢師三級考試里那些"送命題",尤其是江湖傳聞錯誤率超高的第7題。我特意翻遍了近五年真題,結合培訓老師的內部講義,把最坑人的10道題給大家掰開了揉碎了講清楚。
第一題:
問來訪者說"我老公天天加班不回家",咨詢師回應"那你應該多體諒他工作辛苦",這個回應主要違背了哪條原則?
正確答案:價值中立原則
很多考生選"共情不足",其實關鍵點在咨詢師直接給出了價值判斷。這時候正確做法是引導來訪者自己覺察情緒,而不是教人怎么做。
第五題:
16歲高中生主動咨詢早戀問題,咨詢結束后父母要求查看談話記錄,應該如何處理?
正確答案:拒絕提供并說明保密原則
注意題干的關鍵詞"主動咨詢",說明來訪者有自主意識。就算未成年人,在意識清醒的情況下依然享有保密權利,除非涉及自傷或傷人風險。
第七題(錯誤率90%的殺手題):
來訪者在咨詢中提到"上周在地鐵故意推了吵鬧的小孩",咨詢師首先應該:
A. 評估兒童受傷情況
B. 繼續收集行為細節
C. 告知監護人義務
D. 討論行為動機
正確答案:A
這道題坑在"故意傷害"這個關鍵詞。很多人選D想著探討心理動機,其實按照《精神衛生法》,涉及他人人身安全時,咨詢師首先要履行安全責任,哪怕來訪者說的是過去時事件。
第九題:
使用SCL-90量表時,某來訪者"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分3.8,"抑郁"因子分2.1,說明:
正確答案:需重點關注人際敏感問題
這里考查對標準分的理解。SCL-90的臨界值是2分,超過3分屬于明顯癥狀。很多考生誤把兩個分數作比較,其實每個因子都要單獨看絕對值。
其他易錯題主要集中在三個地方:
1. 心理測量常模數據(記準WAIS和WISC的適用年齡分界)
2. 咨詢技術辨析(內容反應和情感反應的區別要看是否包含情緒詞)
3. 法律條款細節(特別注意錄音錄像的同意書要單獨簽署)
備考時建議把歷年真題里"來訪者突然情緒失控"、"涉及傷害行為"、"未成年人咨詢"這些情景題單獨整理,這些往往是出題人設置圈套的重災區。多問問自己"這個選項是解決了表面問題還是根本問題",做題準確率能提高不少。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