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讀本章時,你得到了很多新信息,那么這是否意味著你的腦正在發生變化?那是肯定的!初次接觸現代神經科學的學生們經常感到奇怪,生活經歷怎么會影響腦呢?
一項經典和系列研究由羅森茨韋格(Rosenzweig)及其同事完成。這項研究結果表明,養在惡劣和優越環境下的大白鼠腦發育不同(Rosenzweig,1996,1999b)。惡劣環境是指把大白鼠單籠飼養,只是一個小小籠子,除了食物和水沒什么別的玩具。優越環境是指幾只大白鼠生活在寬大籠內,多種玩具每天輪流放在籠中,讓這些大白鼠共享。經不同時期,從數天到數月后,實驗者分別檢查兩種環境下鼠腦的不同,結果非常顯著。生活在優越環境中的鼠腦,平均大腦皮層重量和厚度均大于惡劣環境生活的鼠。這種測量差異十分明顯,甚至與生活在優越環境下僅數天的鼠也不同。超過“兒童期”的鼠也會出現這種差異。這就是說,即使老年鼠也會在它們改變為優越環境生活中受益。雖然這一研究是用大白鼠進行的,但研究者們相信,這一結果可以很好地用于人類被試。優越生活環境對腦的發育和腦功能一定會有好的影響。
利用腦成像技術,可能測量出與個體生活經驗相關的很特殊的腦差異。請想像一下,一位鋼琴演奏家需要十分精細地控制左手指的力。請參閱圖 3.12,你可以看到多么大的皮層區負責手指的感覺功能啊!腦掃描發現,鋼琴演奏家左手指的皮層代表區比非鋼琴演奏者,明顯增大(Elbertetal,1995)。而右手指由于在鋼琴演奏中不需要太多感覺作用,它的大腦皮層代表區也沒有明顯增大。對于12歲以前就學習彈鋼琴的演奏家,其左手指的大腦皮層代表區格外增大。可能你已猜到,一些生活經驗對腦功能的影響是不良的。我們前面已說過,腦內的海馬對于外顯記憶的獲得是重要的結構。研究家們發現,慢性應激引起海馬神經元樹突明顯萎縮(McEwen, 1999;Sapolsky,1996)。請閱讀第13章,慢性應激狀態是一種機體的生理和心理資源持久性耗竭狀態,它不僅造成海馬細胞樹突萎縮,記憶能力也受損。例如,大白鼠在慢性應激之后,喪失了成功習得的迷津導航能力(Conrad et al.,1996)。神經科學現代研究的重要目標,是設計一些方法對抗不良生活經驗對腦的影響后果。這類研究我們大家都會從中受益。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