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里,來訪者會問咨詢師,我該如何做?或者,我該怎么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其實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因為很多人在面對自己的時候,往往不知道如何行動。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明明已經做得足夠好了,卻仍然不快樂。而有的人,雖然看起來并不那么優秀,但是他們的內心卻非常豐盈、富足。這背后的原因,其實就是在于,他們對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
一.例子
比如,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我是一個好人,所以,我就應該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我是一個勤奮的人,所以我應該去努力,爭取得到更好的工作機會。這種思維模式,就是典型的自我服務偏差。也就是說,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好人,就應該做好事,不應該去做壞事。但事實上呢?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幸福的人生,就不能只依靠自己的主觀判斷,而是需要客觀地分析,哪些事情是我們能夠做的,那些是不可以做的。只有當我們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時,才能做出更加正確的選擇。
二.舉例
再比如說,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我是一個內向的人,所以我就不太擅長與人交往。所以,我就不太適合從事社交類的職業。但是,如果我們的性格真的像我們所想的那樣,那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外向型的人才?這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只是有時候,我們并沒有發現而已。就像《烏合之眾》中提到,群體中的個人,很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從而喪失自我。
因此,要想真正認識自己,就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不同特質。比如,當我們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看,也許是因為這個任務本身難度較大,導致我們沒有掌握好技巧;又或者,是因為團隊成員之間配合不夠,才導致工作沒有完成。這樣,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找到問題,并且及時調整。
相關推薦
? 溫馨提示:本文由作者流光心田心理咨詢網創作,未經著作權人允許,禁止轉載。
相關文章
溫師月
心理咨詢 | 創作者 IP屬地:北京
文章396
粉絲234
關注12
評論0
“無需登錄,可直接評論...”